我的出生地——芷江。它毗邻黔;桂边境。这一带民族杂居,百姓互市共荣。因其交通地理位置的缘故,有些村落至今还保留着“皆焚山而耕作粟豆,食不足则猎兽啖之......“的原始生活方式。这里的银匠有着进奉朝廷贡品较高级的银饰制作技术,织妇纺织明清时代的班细布;白练布及白绢久负盛名。苗,侗民族的银碗;镯;簪;环;项圈饰品,绣有龙;凤;鱼;鸡;鸟;鸳鸯及向日葵图案的服饰和他们的婚嫁装扮;射猎活动等都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艺术气氛。很久以前这一带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神往之地。而现在则深深地吸引着外来艺术家们到此观摩,写生。而我生于斯长于斯,生活的累积让我的心里始终涌动着一股强烈的表现欲望。
对乡村生活环境和乡下普通人生活的描绘是中外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喜欢尝试的题材。中外都出现过“搜妙创真”的写实主义作品。我把我自己放进当地,住在乡下,画我的故乡,寻找我儿时的旧梦。做一个生性适宜的画家,这是我的愿望。
现今社会,能够像米勒,库尔贝那样“在我的体制之外,不带偏见地研究”的人恐怕也不太多了。库尔贝那种“我既不想模仿前者也不想照搬后者......,做一个传达个人的理念”的观念一直在鼓舞着我的创作。
八十年代,我曾经画《相亲》,传达乡村朴实的人情味。而这一作品获得的好品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人们赞扬此作逃离了当时文艺创作的“集体迷失”意志。后来的“85新潮”对我是一个冲击,这期间我基本上没有画出什么作品。好在正逢透明技法热到湖南,通过对透明画法的研究,我意识到油画语言其实可以用更丰富的技法来表达。我在自己的乡村题材里植入了透明技法,画面效果与以前大不相同。但是由于这种技法难以适合表现宏大的场面,故我在创作时从色彩到构图只能省了又省,也就是说画面一直由繁到减,最后形成了一种几何样式。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注意力。也是因缘际会,后来我有机会来到美国访问,流连于博物馆之间。多少年来,我坚持用自己的语言来画画。只是让画面的颜色更强烈些,并加入了理想的成分。这些明朗的色彩比较符合美国人天性开朗的性格。他们喜欢改变,创新,如果只是照搬现实和自然,就不会有忠实的爱好者。
我近来想在自己的作品里注入新的元素,看起来有些抽象。作品《兰与棕色的并置》;《面包与茶》都获好品。其中《面包与茶》获达芬奇艺术家联盟颁发的金奖。《兰与棕色的并置》刊登在美国国际文化中心的刊物上,并被美国著名收藏家所收藏。用写实风格表现抽象的文化内涵,库尔贝早就这样做过了,我喜欢他的《画室》一作。将许多不同,不相干的人物与裸体同至于一个并不存在的“现实”中。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